1670天!中国民航界新建机场自开工到投运的纪录,2022年7月17日在鄂州花湖机场刷新。
“面对重重困难,我国首座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按期基本建成,离不开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在幕后的艰辛付出。”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国伟说。
2019年12月18日,省政府批复成立鄂州市临空经济区。“别人还没睡醒,临空区就要在路上跑!”这是鄂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市临空经济区党工委书记尹彬的口头禅。两年多来,为保障机场工期,区党工委、管委会千方百计创造条件,不断挑战“不可能”。
特别是2020年,全区上下一边战疫情、防大汛,一边统筹策划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园区配套项目,加班加点是常态。
疫后重振,花湖机场在全省重大项目中率先复工复产,形成标杆示范;与此同步,临空区推行“容缺后补”,为机场红线内工程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打开绿色通道。
“砰!”当年12月17日10时,机场跑道规划建设区内一座9层楼房成功爆破,标志着施工场内所有企业完成征迁,用地移交从建区前不到2000亩扩大至1.78万亩,全域无障碍施工,节省近一年工期。
临空区由农村现状起步,成立时除一条203省道外,城市道路管网、公共服务等设施短板突出。如何快速起步、高质量发展?筹建前期,管委会班子按鄂州市委、市政府部署,先后赴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学习取经。
“决胜负者,长于布局。”尹彬带领团队坚持高站位、高起点规划,委托武汉设计联盟对全域177.5平方公里综合规划设计,并开展绿化、给排水、电力、燃气等专项规划编制,绘就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的航空新城蓝图。
紧接着,临空区谋划“以城促产”,两年来累计投入170亿元,基本拉开城市功能骨架,为产业导入、人口聚集提供保障。为防范政府债务风险,该区还探索“融资 设计 采购 施工一体化”模式,引进中国一冶、中铁开投、中铁上海局等社会资本总计63亿元,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片区开发。
“日新月异,脱胎换骨。”见证了家乡巨变,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磊信心百倍,决定到临空区投资兴业。对临空区的“落户加速度”,中康众盛科技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平有同样感受:去年10月,他第一次带队考察,一眼确定选址意向;仅3个月后,中康众盛科技园项目开工,投资50亿元,用地280亩。
“全区已吸引45家物流商、医药企业及临空类相关产业入驻,总投资620余亿元,项目落户平均不超过6个月。”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尹俊武表示,随着花湖机场不断拓展航线,临空区已成为武汉都市圈中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,正加速推动将机场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。